您的位置: > 比特币行情> 正文

打印本文             

作者:时趣研究院

原文:元宇宙营销:品牌不得不面对的“四个转变”

今年以来,「元宇宙」从未以如此高的频率,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除了技术上的构想和实施,随之而来的还有各大品牌的“元宇宙营销”……

近日,京东上线了 NFT 交易平台「灵稀」,还推出 JOY&DOGA 系列数字藏品作为平台首发藏品,万份数字藏品快速售罄;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宣布将正式推出国内首个虚拟音乐嘉年华 TMELAND;百度于 12 月 27 日发布元宇宙产品「希壤」;

元宇宙营销范式转变:从说故事,到造故事

OPPO 在发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 Find N 时,也发布了全球限量100份的型号词-元宇宙奇旅数字藏品限定礼盒,并请到虚拟偶像-阿喜成为数字推荐官;

双 11 期间,天猫奢品联合六大奢侈品牌 Burberry、Longines、Emporio Armani、Coach、Balmain、La Perla,打造了首个奢侈品「数字藏品」艺术 Gallery;

元宇宙营销范式转变:从说故事,到造故事

10月,奥利奥在中国也打造「永不会过期」的NFT数字饼干;麦当劳中国发布首个 NFT 作品「巨无霸魔方」……

元宇宙营销范式转变:从说故事,到造故事

之前,时趣研究院也有相关“元宇宙营销”系列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夜涨粉破百万的柳夜熙,竟是来自元宇宙?》

《元宇宙营销?超写实数字人AYAYI入职阿里》

《NFT营销,品牌已经挡不住了?》

《奥迪、LV纷纷试水,万物皆可NFT?》

一方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逐步进军元宇宙,并出现了一些相对独立的玩法,比如虚拟代言人、NFT产品、社交互动游戏和虚拟演出等;且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于元宇宙的参与越来越积极。而另一方面,目前来看,国内的“元宇宙营销”还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入场的品牌越来越多,但很多营销玩法还不成体系,品牌并未长期投入,仍停留在造势阶段,用户也缺少持续的关注。

元宇宙是去中心化的,被认为是一个新的营销生态系统。这给很多品牌带来了难题,品牌需要比在数字营销时代更努力更积极主动地创造品牌自身的虚拟未来。

那么,品牌将如何进入元宇宙?营销人准备如何在虚拟环境中发挥品牌作用和塑造品牌?在一个永远在线,生生不息且主要由用户生成内容的虚拟世界中,品牌应该如何表现和传播?结合参考资料,时有趣认为,品牌不得不面对以下四个”转变“。

01、从叙述故事,到创造故事

以往的品牌营销,大都是以品牌为出口的叙述故事,引导消费者产生认可或共情。然而,元宇宙营销将在很大程度上由创作者驱动,并提供各种各样的内容和体验。

以全球最大的多人在线创作游戏平台-Roblox为例。Roblox 是首个定位“工具+社区”的游戏 UGC 平台,为创作者提供技术工具以自由生产内容,为玩家提供平台以进行游戏与社交活动,截至 21Q3 已吸引 4730 万 DAU。

元宇宙营销范式转变:从说故事,到造故事

Roblox的用户们使用自己独特的虚拟形象,在UGC的数字场景中和朋友们进行拟真互动,也将线下的社交活动数字化,比如钓鱼、赛车、逛Gucci、看视频、探险等。越多开发者创造游戏和玩法内容,玩家沉浸时间越长,通过社交网络吸引越多的新用户;而玩家基础扩张的同时,由于UGC的激励+反馈经济系统,越多玩家变成开发者,形成正向飞轮效应。

元宇宙营销,用户既是开发者,也是玩家。两者之间的界限如何被打破,形成正向飞轮效应,对于品牌来说,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从故事的叙述者,到故事的联合创造者,让品牌故事能够源源不断地发展下去。比如品牌在一些虚拟社区中购买土地、建造社区,但社区里的故事则是由玩家互动产生。

02、 从活动直播,到虚拟演出

Lindsey McInerney 全球技术与创新主管Anheuser-Busch InBev曾表示,“未来的体育、媒体和娱乐是虚拟的。有差不多25 亿人已经参与到虚拟经济中。这就是世界进化的方向。毫无疑问,和在现实世界中一样,品牌需要在虚拟的平行世界中找到立足之地。”

一直以来,品牌主们都会通过赞助现场演等方式触达消费者,运动品牌通过赞助体育赛事扩大品牌影响力,啤酒和软饮公司通过赞助买断活动现场的饮料提供权,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则利用门票预售权来推广自己……

而元宇宙的出现,让很多品牌的活动赞助有了更多新机会。NFT正在改变品牌和IP所有者与消费者的互动方式。这些Token(代币)在品牌、IP所有者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了一种直接的关系,可以作为已经获得的真实或数字权益的“护照/通行证。比如,某品牌专有的NFT的所有者,通过身份验证,可以参与下一次的虚拟新品的发布活动。

再比如,防弹少年团 BTS 将增强现实技术集成到直播和虚拟相混合的演唱会中,同时向100万付费用户播出,创造了4300万美元的收入。在直播中整合的AR技术,把粉丝们坐在家中就能安全地挥舞的真实荧光棒的颜色,和直播中的音乐进行同步协调。

元宇宙营销范式转变:从说故事,到造故事

而本次虚拟演出的赞助品牌,可以通过自己的产品包装,向全球所有的消费者,提供在元宇宙中举办的BTS演唱会访问权。消费者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品牌NTF资产,还可以在这个虚拟演唱会中解锁其他的权益。

03、 从模特/代言人,到虚拟偶像/数字人

毫无疑问,虚拟偶像,正在进一步丰富品牌营销的方式。以虚拟形象代言来说,它的优势就显而易见。首先,更节约成本,品牌无须对支付高额的酬劳;其次,不必承担代言人的舆论风险。同时,品牌对虚拟代言人的形象设定、言行举止等是完全可控的,并通过不同的传播内容去丰满人物性格,使之与品牌相匹配。最后,虚拟代言人一旦设定,他将作为品牌的唯一、长期、稳定的形象代表,可以陪伴品牌共同成长。

但对于品牌来说,“养成”一个虚拟偶像并非容易,依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文化输出和个性一致。国外虚拟偶像Lil Miquela在社交网站上十分出众,会分享自己的穿搭、美食、社交,表情动作多变,像年轻人一样。

元宇宙营销范式转变:从说故事,到造故事

这些创作内容都是根据受众的喜好调整出来的,有利于形象向不同领域应用和场景延伸。要知道面对市场上的同质化现象,只靠外形,虚拟偶像终将面对审美疲劳。

整体而言,虚拟偶像行业长久看是乐观的,但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红海。品牌借势虚拟偶像本质上是追热点,如何将更为先进的技术恰当地结合到营销动作中,并进行流量转化才是持续新鲜的关键。

04、

从面向消费者,到面向数字替身

与其他用户在同一个世界中共享虚拟场景,在虚拟世界中能有真实的存在感,这种虚拟+真实的社交性是元宇宙的一个关键要素。

以虚拟形象APP起家的Zepeto为例。Zepeto诞生于2018年,为韩国头部互联网企业Naver推出的虚拟形象APP,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打造虚拟形象并购买虚拟服饰进行装扮。在完成虚拟形象DIY以后,用户可选择背景、姿势进行“拍照”,Zepeto提供的“合影”与分享功能使其在熟人社交圈中快速扩散。

从2019年的2.6版本开始,Zepeto添加“主题乐园”功能以拓宽陌生人社交场景,此后“主题乐园”地图不断扩充以形成如今的“世界”栏目,为促进内容生产,Zepeto于2020年推出Zepeto Studio以激励用户创作虚拟商品与地图。而社交场景的拓宽使Zepeto进化为虚拟经营世界,全球用户规模已突破2亿。

元宇宙营销范式转变:从说故事,到造故事

庞大的年轻用户规模与较强的时尚感使Zepeto成为品牌营销新阵地。自初代版本以来,时尚装扮一直是Zepeto的重要元素,该应用亦因此吸引了大量年轻女性用户,根据Naver Z最新披露数据,所有用户中70%为年龄介于13-24岁之间的女性。由于用户画像与众多时尚品牌的目标客群高度重合,Zepeto吸引了超过60个知名品牌与IP,成为品牌营销、IP宣传的全新阵地。

元宇宙营销,很重要的一个转变就是,品牌要面对的不再是现实中的消费者这么简单,而是消费者及其数字替身,它具有社会人的属性,也具有虚拟交互需求。

“虽然元宇宙表现为一系列实时且最终相互关联的在线体验,但它其实是由一些早就被前沿品牌和营销人员们所熟知的变革性趋势赋能和定性的,其中就包括共享社交空间、数字支付和游戏化等等。然而,元宇宙的未来则将呈现出大多数消费品牌都非常陌生的绝对进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是区块链技术、加密货币、数字商品、非同质化代币 (NFT) 和个人数字替身(Avartars)。”(《THE METAVERSE IS THE MEDIUM 》)当然目前来看,元宇宙营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资料:《THE METAVERSE IS THE MEDIUM 》


区块链毁了游戏?传统游戏玩家表示厌恶 NFT

撰文:Donovan Choy,独立研究者

来源:Bankless,编辑:南风

传统游戏的玩家们讨厌 NFT。

去年 11 月,游戏巨头育碧(Ubisoft) 宣布计划在其经典的《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 游戏系列中引入 NFT,作为游戏中可穿戴的道具。当时,该公司在 Youtube 上发布的相关视频宣传片遭遇了一大波游戏玩家的不悦,为了挽回公司的尴尬,该公司很快下架了该视频。从 NFT 交易市场 Rarible 的数据来看,截止到 2022 年 2 月,育碧的 NFT 收藏品的销量仅为35 笔,这进一步证实了其玩家群体对 NFT 收藏品的兴趣不高

尽管如此,还是要向育碧致敬。而其他游戏工作室,比如 Sega (日本世嘉公司) 和 GSC Game World (乌克兰游戏公司),在粉丝的强烈反对下迅速放弃并搁置了他们的 NFT 计划。

粉丝们认为,NFT 只是游戏工作室快速赚钱的另一种方式。一份 2022 年游戏开发者大会的报告调查了 2700 多名游戏开发者,发现“大多数游戏行业专业人士表示,他们的公司对加密货币 (72%) 或 NFT (70%) 根本不感兴趣”。如下图所示:

01.为什么传统游戏的玩家讨厌 NFT?

主要的反对意见似乎源于盈利问题,即围绕着Axie Infinity在 2021 年年中推广的「边玩边赚」(Play-to-Earn) 模式。

传统游戏中的游戏内货币和道具由开发商控制不同,区块链游戏允许玩家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加密世界和法币世界之间自由创建、完全拥有和交换资产。这种从“你只能交易我们说你能交易的东西”到“一切都可以自由交易”的游戏经济的转变,为玩家提供了一个从他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中获取利润的机会——因此被称为「边玩边赚」。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玩家对 NFT 持怀疑态度。游戏是一种摆脱生活单调和压力的愉快方式。区块链游戏的市场力量破坏了这种精心设计的模拟,模糊了玩家与他们的幻想世界之间的界限。

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聪明的孩子需要玩耍的时间。

也许在传统游戏中还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公平感,而区块链游戏会让传统游戏玩家觉得这种公平感受到了侵犯:传统游戏让玩家从各种角色扮演的可能性中选择自己的命运——前提是我们都从平等的起点出发;但在区块链经济中,玩家可以使用法币来购买资源(比如 Axie Infinity 玩家购买SLP 代币用于繁殖新的 Axie 宠物),这就可能会让这些玩家无需像在传统游戏中那样需要基于能力以在游戏中前进

这种基于玩家能力来在游戏中前进的情感前提,正是导致许多资深玩家对「付费获胜(Pay-to-Win)微交易类型的购买 (比如如在休闲“免费”手机游戏中盛行的“战利品箱”(loot boxes))嗤之以鼻。如果这种购买能够能够带来美感升级,那么他们还能够容忍,但如果玩家能够购到实际的玩法并以此获得优势,那么他们便会更加不满

简而言之,区块链游戏提供了众所周知的《黑客帝国》红色药丸。但硬核玩家在他们的传统模拟游戏中非常开心,他们不希望看到兔子洞有多深。

上图:区块链游戏“红色药丸” vs. 传统游戏“绿色药丸”

02. 区块链毁了游戏?

每当媒体报道一大群愤怒的人时,我们的大脑就倾向于把他们简化成一个同质的群体,认为他们表达出一套统一的偏好。然而,如果你穿过这片嘈杂之声,一个更复杂的现实几乎总会浮现。

游戏玩家抗议称,区块链将游戏内的商业化添加到了游戏中,这将会把游戏艺术形式变得更糟:但对谁来说变得更糟糕呢?

对区块链游戏最强烈的敌意往往来自Steam 市场和 Reddit 上的“硬核”非休闲游戏玩家比如当 Valve 公司 (Steam 游戏市场背后的开发商) 宣布禁止所有区块链/NFT游戏时,许多玩家在 Reddit 上欢呼声一片。

然而,目前还不清楚这一粉丝群体是否代表了全球更广泛的、由28 亿有着不同消费偏好的玩家组成的强大游戏市场。

而Newzoo的数据显示,休闲手游玩家(55.19%)超过了 PC 游戏玩家 (28.7%) 和主机游戏玩家 (16.11%) 的总和。如下图所示:

全球游戏市场的营收数据也说明了同样的情况:手游营收占整个行业的52%,PC 游戏占20%,主机游戏占 28%。如下图所示:

当然,微交易(即玩家在游戏中花费少量金钱购买虚拟道具)在休闲和非休闲游戏中都很流行。不同的报告发现,仅微交易产生的收入份额就从 2021 年的 345 亿美元到 2020 年的 926 亿美元不等

市场已经表明:休闲手游占据主导地位如果游戏内的商业化是件坏事,那么相当数量的游戏玩家也会欣然接受

是的,我知道这很令人震惊。这个主要由对文化艺术无知的凡夫俗子构成的游戏市场,大多数人几乎不懂电子游戏的艺术,敢于沉溺在《部落战争》(Clash of Clans) 的「付费获胜」(Pay-to-Win)微交易中,我们现在对于他们将会把自己的资金转向 NFT 游戏非常感兴趣。

综上所述,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即使有些玩家认为游戏内的盈利化很糟糕,但游戏市场的大多数人并不同这一观点

非休闲玩家抱怨区块链游戏引入了不必要的金融化,这是一种主观偏好,反映了游戏市场的一小部分人。当然,他们完全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自由市场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允许多种价值观同时并存。但我想说的是,他们并不能代表那些乐意为游戏花钱并很可能会接受「边玩边赚」通过游戏赚钱的数十亿休闲玩家。

这是投机吗?来自 2021 年 DappRadar 报告的链上数据发现,每天有 140 万至 270 万个独立活跃钱包连接到区块链游戏。仅在 2021 年第三季度,游戏 NFT 的销售额就占所有 NFT 销售额的22%(23.2亿美元)。另一项估算显示,区块链游戏市场在 2021 年的销售额达到 15 亿美元(约四分之三来自 Axie Infinity)。

「边玩边赚」模式刚刚起步,但它已经通过了市场考验。

03.「边玩边赚」是经济自由

硬核游戏玩家将游戏行业视为一种不受商业限制的精英原则,即“最好的”玩家会在游戏中脱颖而出,但这是一种谬论。所有游戏都有「边玩边赚」的元素,只是我们不从金钱角度考虑它们。

最优秀的玩家会花费最稀缺的资源,即时间,来磨练自己的技能,磨出最好的装备(有谁在玩《暗黑破坏神》(Diablo) 吗?)。在加密领域,我们认为“鲸鱼”是那些拥有雄厚财力的人。而在游戏领域,“鲸鱼”是那些拥有最多时间的玩家。而我们这些投入时间较少的玩家将不会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也不会被邀请参加突袭,或者受到社区的敬仰。

Web3 扩展了 Web2 在游戏领域的作用。Web2允许 (一些) 玩家通过 Twitch 直播将他们在游戏中花费的时间来商业化,并通过社交媒体从比赛和产品赞助中赚取奖金。Web3 进一步推进了这种平等主义逻辑,使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有人还记得Web2 之前的电子游戏吗?在某个不知名的网站上吹嘘我辛辛苦苦获得的《Runescape》排行榜分数是我获得的全部“收益”。

即使是那些担心「边玩边赚」会破坏他们虚拟世界的资深游戏玩家也会同意,我们最喜欢的 Web2 游戏可能包含太多乏味的劳动和刷任务。我们想要进入更高的关卡,所以我们被邀请参加屠龙突袭,但我们是否能够避免像《南方公园》中的EricCartman (该游戏中知名度最高的角色) 及其朋友那样在此过程中重复杀死 100 万头野猪?(这就是一种乏味的“刷任务”过程)

「边玩边赚」可能不会彻底改变“刷任务”过程,但它至少可以重新设计游戏,让玩家从中获得奖励。这些奖励不是微不足道的。2008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无尽的任务2》(EverQuest 2) 玩家每年“损失” 24,852 美元的机会成本,这是基于他们的平均游戏时间 (每周 25-29 小时) 和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给他们带来的赚钱能力。

第三方皮肤、地图和地块的 NFT 化也为成千上万的《Skyrim》、《Half-Life》和《我的世界》(Minecraft) 游戏制作者和用户生成内容的创作者打开了一扇有利可图的大门,他们可以免费分发自己的作品,同时获得“真正的粉丝”的付费。

区块链游戏承诺将开启所有这些盈利潜力,甚至更多。批评「边玩边赚」模式的人士担心,这种盈利模式可能会剥夺游戏的“乐趣”,但这些观点大错特错。比起现有的选择,「边玩边赚」能够让玩家获得更多福利。这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04.「边玩边赚」不是庞氏骗局

由于像 Axie Infinity 这样的区块链游戏需要玩家提前投入 100-300 美元 (编者注:Axie Infinity 玩家必须首先购买或租用至少三只 Axie NFT 数字宠物才能开始玩这款游戏),因此批评人士匆忙得出了“庞氏经济学”的结论。

首先,并非所有游戏都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像《Splinterlands》和《Gods Unchained》这样的热门「免费区块链游戏已经存在。对于即将问世的大预算 AAA 游戏来说也是如此。Solana 链上即将推出的角色扮演游戏《Aurory》允许玩家免费玩游戏,并在此过程中获得 NFT和游戏内货币 AURY。以太坊上另一款被大肆宣传的 AAA级游戏《Illuvium》计划以「免费」(Free-to-Play)模式发布其游戏,玩家可以选择付费并像目前许多免费游戏中所做的那样访问受限内容。所以,请不要担心小威廉将在暑假登录到一个“虚拟赌场”。

其次,就付费进入障碍而言,Yield Guild Games (YGG)或 Merit Circle 等GameFi DAO 组织已经出现,让数百万玩家加入利润共享模式。一些批评人士认为这是一种剥削,但当专业的电子竞技团队同样地雇佣和培训最优秀的游戏玩家时,他们却不会这么认为。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随越来越多的区块链游戏进入竞争,经济理论告诉我们,更高的供应量将导致 Axie 的「边玩边赚」模式失宠。那些由于在「边玩边赚」模式中无法为玩家带来有吸引力的收益并因此失去竞争力的区块链游戏,将开始通过沉浸感和创造性等其他传统玩法元素吸引玩家。在休闲和「边玩边赚」之间实现这种混合平衡将是区块链游戏的平衡。

05. 区块链进一步实现了自发的游戏世界

区块链游戏让人兴奋的最大原因是商业文化和市场机制将向游戏中注入各种涌现效应 (emergent effects)。意外效应指的是从分散的人类行为中发展而来的自发的秩序和结果,用苏格兰哲学家Adam Ferguso的话来说就是:“人类行为的结果,但不是执行任何人类意图的结果。”

上图这种道路就是自发秩序的一个常见例子

许多这样的自发秩序已经存在于传统的游戏经济中。最好的例子是经济历史学家 Steve Davies 记录的沙盒 MMORPG (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 《EVE Online》,在该游戏中,整个地缘政治秩序、拥有 3 万多名成员的大型玩家派别以及复杂的经济系统都是在没有中心方向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在《无尽的任务》(EverQuest)、《魔兽世界》和《LOTR Online》等MMORPG 游戏中,流行的屠龙点数(DKP,即Dragon Kill Points) 合法产权系统作为一种让玩家公平分配团队突袭中稀有战利品的方式自发地出现了

即使是在相对简单的 2D 游戏中,比如《吃豆人》或《超级玛丽》,玩家也可以通过创造方式获得高分来与他人竞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我的世界》(Minecraft) 等模拟游戏的设计师为游戏设置了松散的边界 (即允许玩家搭建几乎任何东西),他们没有想象到的是,RSF (无国界记者) 组织会会在《我的世界》搭建其一座称为“The Uncensored Library”(不受审查的图书馆) 的虚拟图书馆,提供 200 多本经过审查的书籍,如下图所示。

区块链毁了游戏?传统游戏玩家表示厌恶 NFT

撰文:Donovan Choy,独立研究者来源:Bankle...

关于我们

币安下载官方app|币安iOS版|币安安卓版|币安电脑网页版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币安官网渠道 数字区块链交易平台 Powered by binance
QR code